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20年电除尘行业发展评述和2021年发展展望-手机在线买球app
时值岁末年初,为了及时反映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0年环保产业发展评述和2021年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
1. 主要政策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面对国际局势变化和疫情的叠加冲击,2020年度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体现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各项政策更加细化,突出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鲜明特点。
2020年6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服务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不断健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苏皖鲁豫交界、蒙宁陕交界、成渝等地区加快建立区域协作机制。重点区域完成6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改造。稳步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建材行业产能较大的地区因地制宜研究开展水泥、陶瓷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同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环办大气函〔2020〕340号),并配套制定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实施细则》,细化了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指标,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支持、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相继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环大气〔2020〕61号)《长三角地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环大气〔2020〕62号),将实施企业绩效分级分类管控,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和散煤治理,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业炉窑和燃煤锅炉治理等,确保如期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既定目标任务。
此外,《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验证评价规范》(t/cses 09-2020)正式发布,该标准规定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的资料收集、验证评价指标、测试要求、验证评价等具体要求,适用于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单项技术或组合技术的验证评价。该标准的发布为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的评估、转化、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电除尘技术作为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标配技术提供了评价依据,对促进火电行业技术进步、引领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电除尘产业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因新冠疫情停工停产、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双重冲击,二是煤电行业大气治理业务增长乏力、非电行业的市场份额受袋式除尘挤压的市场竞争,三是钢材价格持续增长、企业人工成本增加、企业投融资成本高的经营压力,四是疫情导致国际市场的开拓不畅。受疫情影响,第一、二季度电除尘企业开工率不足,营收和利润同比均下滑。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行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各地环保项目加速释放,电除尘企业业绩得到恢复。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度电除尘主要企业经营保持稳定,但低毛利率的工程比例增加,与电除尘业务相关的各项经济指标与2019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面对挑战,电除尘企业紧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机遇,育新机开新局,主动作为、主动转型,利用新技术、新渠道积极开拓市场、创新服务,在新发展阶段努力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使电除尘产业总体形势保持稳定。
为应对钢材价格波动给电除尘产业带来的影响,电除尘委员会在2020年9月1日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电除尘工程合同引入钢材价格波动条款指南> 的通知》,得到主要电除尘企业的响应。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遵守诚信原则,积极落实《指南》精神,实现了供需双赢,促进了电除尘产业的良性循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生态环境部正在抓紧制定“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各项要求转化成具体的“施工图”和“路线图”。目标是“十四五”期间要实现生态环境新的进步、2035 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生态环境部将编制《 “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以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倒逼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改善,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加快优化调整。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核心,探索重点污染物协同治理。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环保领域投资短板,缓解环保行业融资难题。
2. 市场方面
电除尘产业虽然面临较大的挑战,但也蕴含着发展的重大机遇,企业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大格局中,仍有非常好的舞台,未来值得期待。
(1)电力行业
国际能源署制定的2030 年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目标:烟尘<1mg/m3,so2<10 mg/m3,nox<10 mg/m3。目前中国已有部分电厂稳定实现了国际能源署2020 年的目标,但与 2030 年的目标尚存在差距。电除尘企业在煤电行业“十四五”期间有五大发展机遇:
一是至2019年底全国约8.9亿千瓦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占煤电总装机容量86%,还有14%未达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要实现超低排放。“十四五”期间除了部分淘汰关停之外,约1.3亿千瓦煤电机组开展超低排放深度攻坚。该部分机组主要涉及燃用低挥发分无烟煤机组、未改造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及部分小容量机组。
二是新建机组的超低排放,以及由于前期超低排放工期紧、投资低导致排放不达标的再改造项目,未来几年会有二次改造的市场。
三是随着《电除尘器》(待发布)和《除尘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37484-2019)的实施,传统的电除尘及电控设备预计未来几年也存在改造机会。
四是电除尘在燃煤锅炉耦合生物质(农林废弃残余物、市政污泥的资源化)发电中的应用,以及在特殊煤种(低热值煤及高灰煤)的应用等领域存在机会。
五是为实现多污染物深度控制和协同控制,电除尘在协同处置煤电废气、废液、固废、重金属等非常规污染物方面会发挥重要作用。
(2)非电行业
随着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的趋于完成,非电烟气治理改造需求持续升温。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的大量企业仍未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未达到新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烟气治理市场空间前景广阔。
按照《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的要求,截至2020年11月27日,全国共有229家企业6.2亿吨左右粗钢产能(重点区域165家企业5.2亿吨左右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重点区域共103家钢铁企业约3.2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开展超低排放改造评估监测工作。随着《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实施细则》工作的不断深度开展,将有助于带动钢铁、建材、有色、焦化、铸造等重点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电除尘技术需要在适应性、可靠性、稳定性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应对非电行业不同工况条件、不同运维水平、不同除尘技术等方面的严峻挑战。
(3)国际市场
2021年的电除尘产业国际市场的开拓将会是最艰难一年,市场萎缩严重,全球电力需求明显下降,以及能源转型和建设成本的降低,能源开发主体转向水电、风电、光伏和太阳能等取代化石能源发电,进一步挤压了电除尘器国际市场。现阶段以消化在手项目为主,新项目开拓宜采用“借船出海”的设备供货为主,2021年国际市场订单将趋于平缓。
3. 技术方面
在十四五期间电除尘企业要在智能化、资源化、标准化三个方向加大发展力度,通过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和运用,提升精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服务效率。
(1)精细化提效技术将是电除尘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电除尘技术将从“通用技术”向“难、特、协同”技术转型,如特殊煤种超低排放技术,so3、pm2.5、气溶胶、汞等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从“粗放”向“效能”转型,如节能技术改造;从传统行业向相关行业延伸,如非电行业、生物质发电、工业炉窑烟尘处理等。
(2)电除尘技术在多煤种、宽负荷、变工况下实现超低排放的研究应用。
(3)高压电源作为电除尘器的核心装置,向控制的智慧化、运维的智能化、能耗的节约化发展。
(4)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学习等手段对技术数据进行归纳与模拟,推动电除尘器合理选型,实现运行的精准控制和智慧节能。
免责声明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手机在线买球app的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手机在线买球app删除,谢谢!